常哲法師多倫多分會關懐行圓滿篇
- DDM Toronto
- 6月6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分享這篇報導文時,我人己於6/4回到了台北。
記得周六周日跑完「圓滿人生終極關懷」講座及最後一堂大事關懷梵唄課,晚上召委及義工菩薩邀約法師們一起去離分會約40分鐘車程的地方看極光,雖知是如幻之天象,但勝情難卻,也想著這或許也是一期一會吧!我們二位法師一起同行於九點出發,看極光的地方有一個非常大的湖Lake Simcoe,可以感覺比日月潭大好多倍,這在加拿大算是很小的湖,比起五大湖那真是小巫見大巫呢!雖然晚上不太能看得到湖面的面積,但聽著湖水拍著岸邊的水聲別有意趣,去看的人大都是華人較多,時間越晚人潮越多,當晚湖邊風雖不大,但晚上溫度很低,如果沒有保暖,縱然是夏天,因早晚溫差極大,還是無法露天太久,菩薩慈悲建議我們到車上去避寒好,我們等了近兩個小時,結果雖然有一點點失望,只看到很微弱的極光,因為收到訊息說又改變了,需要往北二小時方能更清楚看見極光,大伙兒商量一下,也就不做追光族了,不過這也是一次體驗吧,我們於12:30回到分會了。
隔天下午在Jack和家樂召委的陪同下,參訪離分會不遠的湛山精舍,也為此次關懷行劃下了圓滿ending。聖嚴師父在東西南北環遊傳記記載,師父曾多次到加拿大講學,其中1977年至多倫多大學維多利亞學院演講前,曾住湛山寺前身的南山寺,並於該寺掛單二個晚上,其中一晚南山寺禪坐共修臨時禮請師父開示,「坐禪的功能」小冊子就是當時師父隨機的講錄,師父在該書中曾讃嘆樂渡、性空、誠祥幾位法師自大陸到香港,再到加拿大,當時語言一竅不通,人生地不熟,就憑著弘教利生的悲願,而今能有此湛山精舍之規模,可見其中之辛苦,師父稱為大行菩薩,而且以「和、厚、寬、廣」,形容他們的為人處事,師父羨慕他們「志同道合,同心協力,開創道埸,接引信衆,不爭你高我低,你大我小,你正我副的」,看到師父這一段話,內心除了很感動,更有著更深層的啟示,人生在世,為人處事,學佛修行,眼光應放遠,心胸要放大。
後來性空長老又覓了更大的土地,籌建四大名山之五台山,聽說歷經近20年陸續還在建設中,2024年12月16日湛山精舍開山宗長性空長老化緣畢而捨報圓寂,享耋壽102歲,老和尚樹立並見証了第一代加拿大佛教篳路藍縷極其艱辛的開創典範,而長老的讃誦會,由象岡道場監院常源法師率眾出席,代表法鼓山方丈和尚表達追思的意思!
晚上大家一起藥石後,和法師及義工切磋了乒乓球,氣氛輕鬆自在,9點左右由召委家樂、美莉、義工菩薩們接送到機場,班機於1:40分起飛,再次體驗一段萬里飛程,6/4早上5:15回到台灣了,下午也不顧時差,隨即至醫院探訪旅居美國信眾的老菩薩,也安了他們心!
回顧近一個月的關懷行,也可以說是「所作已辦」,我調侃自己 5/7我從台灣捨報往生彼國加拿大多倫多,圓滿任務後,又從多倫多捨報往生回入娑婆台灣,這不就如同我們無盡生命中的分段生死一樣,一段又一段,一程又一程,此滅又彼生,彼滅又此生嗎?前召委美莉菩薩說法師才剛要熟悉這裡的環境就又要回去了,是的,人生有聚有散,聚散無常,若將時空拉大無限的廣遠,那無盡生命也都是在聚散無常中緣起緣滅,而我們未證法性的凡夫,帶著有漏的業報身心,生生世世都在此聚散無常,緣起緣滅中「有來有去」,若有幸得遇佛法,方能借由佛法的啓迪與導航,在空花水月因緣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借假修真,一直要到我們大徹大悟,圓成佛道,才能在動者恆動中,安止於「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靜者恆靜了」。
難忘的是某日一起關懷了前召委美莉菩薩的母親,老菩薩90多歲高齡,我還臨時彈了鋼琴供養老菩薩,雖然彈的不怎麼樣,老菩薩卻樂得開懷,老菩薩耳聰目明,極為健談,我們輕鬆自在的茶敘,也頃聽老菩薩話當年,那說不完的故事,都是老菩薩一步一腳印走過的生命足跡,我們從頃聽中同理,也是一種免費的學習呢。
這次的關懷行,除了分享佛法,也隨機協助一些生死的關懷,同時也關懷了療病的女眾法師,從中了解到加國的醫療概況,雖然在加拿大醫療完全免費,那是他們的社會福利政策,跟台灣健保及其效率還是有些不同,法師還是需要回到台灣來做進一步的檢查跟治療,我也在一次的課程中分享台灣醫療乃是國際級的水準。
感恩這一次的因緣,謝謝監院常源法師、召委家樂菩蕯特別帶我到購物中心買墨鏡(加拿大豔陽天紫外線極強)及禦寒衣物,常常一起去購物中心採購三餐的資糧,雖然我的任務只是短暫的支援,但我也不把自己當成客人,更不能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不論煮飯掃地,我把身心融入其中,自己也自在許多,也謝謝菩薩們邀請法師們去家裡作客,及菩薩特地外點美食來分會聚餐,菩薩們的心意都是值得珍惜的美好回憶。
多倫多關懷行多少淺嚐了加國文化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氣候環境、食衣住行、醫療制度、名勝,約略理解了文化上的差異,回到台灣一下機場,雖然是熟悉的環境,但心卻感受到兩種時空的不同,尤其加拿大乾爽與台灣濕熱天氣的明顯對比,回到佛法的「四食觀」,任何時間空間都是修學佛法的當下。
願以幾次關懷的心得分享,回向法鼓山多倫多分會,接引更多有緣的信施,讓法鼓山的好讓更多人知道。阿彌陀佛!
文:法鼓山關懷院監院常哲法師 寫於雲來寺關懷院!(謝謝) 2025.6.6







留言